BOB半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BOB半岛 当前,广东正掀起“链式改造”热潮,点燃战略性产业集群(指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蓬勃动力。“链式改造”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供应链的安全性。“链式改造”到底应该怎么改?记者近日深入珠三角“链主”企业,感受发展新模式带来的新气象。 一家链主企业激发的“链式改造” 近年来,广东省提出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巩固智能家电、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十月初,广东顺德北滘,马龙生产基地,美的微波炉磁控管总装黑灯示范区。数百台库卡机器人“不知疲惫”地挥舞着手臂,在不同的生产节点灵活作业,精准完成了每一个生产步骤。中央大屏幕上,各条产线的运行状态及生产数据正不停地闪烁跳动着。 此前,一批技术员们已通过实现自动化彻底突破、工艺变革、空间布局优化、制程可靠性管控、品控AI、智能物流六个维度,与总装现有数字化、自动化系统结合,打通各维度“最后一公里”,实现总装车间迈入“黑灯时代”。 “磁控管是微波炉最核心部件,堪称‘大脑’。美的制造的磁控管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磁控管厂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磁控管厂有800余台自动化设备,包括机器人、自动输送线、智能仓储等设备,覆盖物料生产、物流、品质检测、动力等制造价值链。自动化率达85%,万人机器人保有量达1553台,累计替代人600多人。 “我们已全面取消了物料仓。”美的厨电产业集群负责人夏国才说,通过数字化改造,磁控管厂的物料周转时间由4天降为4小时,智能仓储系统的应用降低了80%的仓库面积。与此同时,磁控管厂的供应系统已经与上游的供应商实时对接,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已经发生了彻底变化。 “以前供应商发多少货需提前至少一天与我们对接,而且常常通过邮件等落后方式,既耽误时间也容易产生呆滞现象,因为生产计划经常会发生变化。”夏国才说,以前工厂门口“车满为患”,甚至有些货车因为插队造成运输混乱。上下游数字化对接之后,供应商对什么时候送货十分清楚。“比如,上午10点在我们这边总装上线,供应商只需8点送到货就行了,他也不能提早送,因为我们现在料仓基本取消了,只有一个很小的仓库。”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微波炉、大烤箱、小烤箱、蒸烤炉四大产品群,其中微波炉年产量超过400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0%。围绕着美的,在珠三角已经形成一个世界级的厨电产业集群。 美的是广东省厨电产业集群发展的“链主”企业,在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上游,各类大小供应商多达600余家。近年来,美的不仅自身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同时以上下游协同理念为主线,构建基于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厨电产业集群平台,赋能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 夏国才说,截至2023年底,通过第一批数字化改造,美的厨房电器产业集群平台已接入上游供应商企业130家;第二批数字化改造正在进行,将于未来两年内再推动200余家供应商制造企业链接到数字化平台。 “依托数字化供应链打通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内循环’,实现补链、强链、延链。上游供应商链接入美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后,数据实时共享,供应商生产的零配件直接从其车间拉到美的工厂组装,实现免检。”夏国才说,传统供应链模式下,美的接收供应商的零部件后,还需再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消耗了人力和物流时间。通过数字化大平台,上下游实现了“生产互信”,上游的工厂实际上已成为美的自身的生产车间。 美的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数字化改造,供应商品质协同效率从30%提升至50%,供应商库存呆滞率降低26%。 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着力破解“三不”痼疾 美的集团是家用制冷设备、厨卫电器、生活电器三大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肩负着引领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任。美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供应链、制造、销售和产品开发每一个企业运营环节,都面临复杂的程序和庞大的规模,美的每年从超过8000家供应商采购价值上千亿元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向数万家中小型零售商和其他客户销售超过200个品类的产品,因此数字化对于公司运营至关重要,集团内有超过5000名专业人员致力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作为“链主”企业,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夏国才说,成百上千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在数字化改造的进程中面临着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等三大共性难题。“许多企业不知道什么叫数字化转型,让他们拿出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改造,他们大多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一些企业甚至是小作坊,技术薄弱,数字化改造的投资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成本压力。”夏国才说。 美的数字化团队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发现中小型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难:市场波动引起的预测模糊导致其决策困难,内在的组织架构不完善导致其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 除了技术门槛高与成本高昂,许多企业还有许多其他的担心。如存在不确定性,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但并不一定能够立竿见影,中小企业担心这样的投入无法带来预期的效果;担心安全风险,数字化转型可能会涉及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一些中小企业担心数据泄露或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我们主要通过‘帮、扶、带’,解决‘三不’难题。”夏国才说,“帮”,就是借助和利用美的厨电与美云智数共同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帮上下游企业一把;“扶”,就是通过技术和政策引导支持扶一程;“带”,就是发挥集群龙头骨干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集群内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 广东恒美电热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东恒美”)是美的厨房电器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主要从事发热管等厨电配件的生产。早在5年前,这家企业开始涉足数字化改造。“数字化改造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领导。”广东恒美数字化负责人胡家林说,公司老板是一位“80后”,在参观了其他企业的数字化工厂后,触动很大。“其他企业的数字化工厂车间规范有序,现场数据一目了然,老板意识到企业也有很多可提升之处。特别是竞争对手在进步,自己不能停滞不前,必须要做数字化转型。” 资金是支撑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广东恒美获得数字化改造的第一笔资金800万元,主要得益于政府推出的“数字贷”政策。佛山全国首创“数字贷”工程,旨在有效满足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中的资金需求,激发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由财政给予获贷企业100%的全额贴息,贴息期限最高3年,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除了资金,美的集团为广东恒美提供了数字化转型咨询方案。”胡家林说,在“资金”和“方案”双轮驱动下,公司数字化改造的1.0版已取得初步成效,库存成本大幅降低。“以前每800万元的发货量,库存成本在400-500万元之间;数字化改造后,库存成本降到了200万元,同时销售额也持续增加。” “我们已经初步尝到了数字化改造的甜头。”胡家林说,一开始总担心数百万元的投资“打水漂”,但数字化改造的成效是明显且实在的。企业现在已经坚定了数字化改造的决心,将继续推进数字化改造的2.0版,并且计划将自身成功经验复制到上游的30多家企业。 “数字化转型不一定成功,但不进行数字化转型一定会被淘汰。”胡家林坦言。 像广东恒美一样,许多上游供应商企业在美的的帮助下,通过数字化改造获得了切实红利。骏达电子有限公司通过打造数字化工厂,产品合格率提升5.3%,产品生产平均周期降低4.26%;欣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数字化车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工29.1%,能源利用率提高9.97%,产成品单位成本下降2.38%。 记者调研中注意到,作为产业链的“牛鼻子”,“链主”企业对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至关重要。一方面,“链主”企业要当好产业链的“排头兵”。美的是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目前已经拥有5家“灯塔工厂”,数量领跑全省制造业。如位于广东南沙的家用空调工厂经过数字化改造后,运营成本降低23%,生产效率提高36%,同时在全球多个生产基地快速推广“灯塔工厂”经验。 另一方面,“链主”企业要利用自身经验和技术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美的集团打造的“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以美的为“链主”的家电制造、工业装备、机器人等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和赋能,接入工业设备400万台,打造工业App超1200个、服务企业47万家,整体提升了供应链数字化水平。 目前,美的集团的智能制造能力与高效供应链相结合,能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使生产与客户需求相匹配,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库存。国内市场从下单到交付的平均周期,由2021年的21天减少至2023年的12.5天,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战略合作到深度融合 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 广州,黄埔,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粤芯半导体”)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订单饱和,产品供不应求。”粤芯半导体创始人、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卫站到办公室的窗边,指着对面的工地,十分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第三期,计划投资超过162.50亿元,加上前面两期的投资,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 “粤芯半导体一、二期项目均已建成投产,实现了广东省、广州市自主培养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从‘0’到‘1’的跨越。通过既有项目高速度、高品质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公司已形成千人级规模的专业团队,建立了完备的技术储备和知识产权体系,获得行业头部客户的信任和合作,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认可。”陈卫说。 2018年,随着粤芯半导体在广州的落户,150余家上下游企业伴生而来,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应运而生。作为广东省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粤芯半导体不断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战略合作与深度绑定,加强本土产业链上下游互通有无、深度融合。 在横向上,粤芯半导体协同省内外创新资源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牵头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高校与研究所进行核心技术攻关,破解技术难题。同时围绕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 在纵向上,粤芯半导体以产品和研发为纽带,强化产业链资本联动和产业联动,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聚焦关键特色工艺技术,进行设备、材料及零部件共性技术开发和中试,培育出具有规模竞争力的产能和产品。采用定制化代工的运营策略,加强与终端应用企业合作,推动与工业和汽车行业双向赋能,并联合广汽研究院和广汽资本共同成立“国产车载芯片智造协同培育平台”,解决汽车产业的“缺芯”难题。 记者注意到,陈卫还身兼多个身份: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会长、广州市半导体协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联盟创会理事长。“沿着珠江东西两岸,广东省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喜人。”陈卫说,深圳、东莞、横琴、南沙等地均发展迅猛,全省的相关企业数量或已达千家。 “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早在2020年,广东省就描绘了产业发展“蓝图”:巩固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 广东省提出,到2025年,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以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自2020年开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以来,广东省把“蓝图”具体化为“施工图”,持续优化集群发展策略,不断提升战略性产业集群治理水平,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集聚、政策措施向产业集群倾斜、工作力量向产业集群加强”。集群发展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态势,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各地市也因地制宜、错位布局,集群发展亮点纷呈,形成了“8372”发展格局。 “8372”发展格局,即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绿色石化、现代农业与食品、智能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3个五千亿至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数字创意)、7个一千亿至五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健康、安全应急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激光与增材制造、前沿新材料)和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49万亿元,增长5.2%。其中,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75万亿元,增长4.6%,占GDP比重三成半,立稳广东产业“顶梁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0.74万亿元,增长9.2%,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领域涌现更多的全国领先细分产业集群。 “目前,集成电路、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布局有序推进,新动能加速成长壮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打造数字转型“广东样本” 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作为广东省芯片产业链“链主”企业的粤芯半导体对此深有体会。 “来一个地方落地,主要看营商环境。粤芯半导体一二三期项目,政府敢于担当,给予‘信任筹建’,用了18个月即投产。对企业而言,早投产早产生经济效益,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陈卫表示。 “无论是在工作机制、跟踪督导方面,还是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方面,广东省都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2024年,广东省财政专项资金安排113.09亿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用于产业有序转移、企业技术改造、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 谈及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挑战,该负责人表示,广东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布局早、速度快、总量大、体系相对完整,面临的有利条件总体强于不利因素。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推动广东省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建设制造强省,关键在于能否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否彻底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打造新优势,增强新动能。这就要求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介绍,广东省眼下正从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智能化和绿色生产力以及进一步畅通资源要素循环渠道等四个方面发力。 其中,在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方面,广东积极实施产业基础能力再造工程,以“芯片设计和智造”“工业软件”“显示制造装备”等战略专项为牵引,发挥“链长+链主”协同作用,集中创新资源进行攻关,在关系产业科技创新领域加快补齐技术短板。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还将紧紧围绕“制造业当家”总体部署,以“链式改造”为核心,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动一批细分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增加商业订单、持续创造价值,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和保障供应链安全,为全国输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广东样本”。(记者 刘宏宇 张娟)